杜海洋: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政治生态建设

时间:2017年08月28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

十堰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杜海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要靠全党上下不懈努力。当前,净化政治生态,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必须全党高度重视,找准着力点,精准发力,有效推进,促进正本清源。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突出政治生态建设这个首要任务。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的组织保证,也是“龙头工程”。一是落实主体责任。牢固树立“抓党建是最大的政绩”理念,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把严的要求贯穿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身份是当的书记、第一职责是管党治党”的责任意识,班子成员要分担主体责任。结合不同单位、不同行业,建立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对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力的从严追责问责,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二是严格“一把手”监督管理。抓好这个“关键的少数”,重点落实好《关于加强对党政主要负责人监督的意见》,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民主集中制考核评估机制。拓展对“一把手”监督管理的视野、范围和空间,不但要了解“工作圈”,还要了解其“社交圈”、“生活圈”情况,工作和生活的全程都有组织上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同时,要求“一把手”作好表率,强化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形成示范效应。三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重点是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坚持干部有关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凡提必听”,制定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倒查问责办法,严防“带病提拔”的现象发生,疏浚干部队伍源头,确保上游来水清澈。积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落实,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政治生态建设这个重要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好《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清醒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烧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锤炼党性、砥砺品格,炼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要持之以恒强化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二是规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遵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请示报告等制度。注重打造更加符合党员实际、吸引党员兴趣、方便党员落实的党内生活方式方法,真正让灵活鲜活的形式成为党内生活的润滑剂,使党内生活始终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三是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状况作为考核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重要指标。领导干部带头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良药”和“武器”,坚持刀刃向内,主动揭短亮丑,真刀真枪相互批评,本着对事业、对组织、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敢交锋、戳痛处,“见人”指名道姓,“见事”有根有据,“见思想”一针见血,倡导闻过则喜、闻过则思、闻过则改的良好风气。四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这一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坚定为民服务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旗帜鲜明地反对“潜规则”、关系学等腐朽政治文化,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提供政治生态建设这个坚强保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全面保障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一是严防“四风”反弹回潮。紧盯“四风”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新动向,加大对群众身边的“四风”问题查处力度,对顶风违纪闯“雷区”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持续发出纠正“四风”的强烈信号,打消少数观望者的侥幸心理,对顶风违纪者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查出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的有力震慑。坚持“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直接责任、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各个环节的常态化机制。二是高压惩治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盯紧“三种人”,做到打虎拍蝇力度不减,持续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实践“四种形态”,区分“三个后”,既严肃查处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又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微腐败”,拔“烂树”、治“病树”、扶“歪树”,忠实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深化“两为主”要求,完善异地交叉办案制度,建立办案协作区,对重要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努力实现问题线索“零暂存”。建立完善办案责任制,对瞒案不报、有案不查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完善纪律审查公开曝光制度,做到“一案一公开”。三是注重标本兼治。重点探索党员干部的发案规律,深入剖析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建立同类对象办案模型,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提升纪律审查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继续巩固在“不敢腐”上取得压倒性胜利。加快深化改革,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强化思想教育,树立廉政模范,弘扬正能量,确立共产党员道德“高线”,不断完善“不想腐”的教育机制。

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抓住政治生态建设这个关键环节。政商关系直接关系到政治生态的净化和经济生态的优化,要以“亲”“清”为价值导向,注重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着力规范政企、政商关系。一是在“亲”上强化服务。实行主要领导与重点项目包联制度,多谈心,多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凝心聚力,政商共绘发展蓝图。坚决纠正行政执法、行政处罚中存在的以罚代管、故意刁难、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等行为,大力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业歪风,真正体现管理服务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贴心人。二是在“清”上严守规矩。领导干部对任何非公企业的关注,解决企业发展困难,都是“例行公事”,是发展之需、应尽之责,是“法定职责必须为”,而不是个人恩赐。招商引资,培育和壮大企业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以扶持帮助,都必须在政策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实施,重大决策问题必须摆上桌面、集体研究决定,要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切不可私相授受。政商交往有道、相敬如宾,牢记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切不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三是共建廉洁机制。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工程建设领域廉政风险告知书制度,引导企业坚持依法经营,信守廉洁承诺,推进行业自律,培育廉洁文化。完善商业贿赂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和不廉洁企业及其负责人“黑名单”制度,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实施权力清单制度,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公共资源配置的全过程置于社会和公众的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大力发展民主政治,适应政治生态建设这个内在要求。保持良好的政治生态,必须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以保障各方面权利为支撑,激发体制生机活力,凝聚智慧和力量,促进政治生态不断净化,提高政治生态建设现代化治理水平。一是发扬党内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坚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也是带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强大引擎,更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必然要求。要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使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的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党内先发动,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的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问题、充分发表意见的环境和氛围。尤其要鼓励党员和干部在党的会议上畅所欲言,开展平等讨论,支持、保护那些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同志。对侵犯党员权利的行为要批评教育、严肃处理,不能纵容和姑息。二是提高依法治理水平。实现政治生态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在于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立法环节,让法律法规反映人民的意愿,把倾听和尊重人民的意愿作为立法过程的基本要求,杜绝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化倾向。在行政执法环节,坚持执法为民,努力克服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利益执法等不良现象。在司法环节,进一步解决司法不公问题,以公正、高效、便民的司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法律监督环节,既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也要发挥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对于法律实施的监督功能。三是切实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政治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如果仅仅重视自上而下推进党内民主,很难取得应有的实效,还有可能出现“苏联的风险”。当前,重点是落实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和农村村民自治委员会制度。凡涉及群众的公共事务和公益性事业,都要开展议事协商,妥善处理好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要加强权力监督,对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中担负管理职责的领导干部加强监督,调动参与监督的积极性,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本文刊发《楚天风纪》2017年第8期)

 


(作者:佚名 编辑:陈燕)

Copyright © 2015 Powered by www.kaitedg.com,十堰纪委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共产党bet365中文官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110169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