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左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一位工匠得到一块美玉,请人鉴定确定为真玉后,拿去献给宋朝司城子罕,子罕没有接受,他说:“您以美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我若接受了您的美玉,咱俩就都失去了自己认为最珍贵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工匠以宝玉为宝,子罕以不贪为宝,看似简单的选择,背后蕴藏着大智慧,子罕不仅巧妙推辞了宝玉,还让送玉者心悦诚服,避免被拒礼的尴尬。因身居高位,子罕在生活中面对的除了这块宝玉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但他却选择了“以不贪为宝”,坚守心灵阵地,抵挡住各种诱惑。
“以不贪为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之一。《周礼》:“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政,五曰廉洁,六曰廉辨。”后人又加个廉俭,构成“七廉”。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影响着一批批像子罕这样的良吏,“悬鱼太守”羊续、“一钱太守”刘宠、“风月尚书”徐勉、“第一裸官”曾国藩等等,他们以其清正廉洁、高风亮节的崇高操守流芳百世。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存在四大危险,如果不坚持日常学习、不加强道德修养,就没有保持清正廉洁的足够定力,道德防线就很容易被突破,内心开始腐化堕落,贪婪的欲望就会蔓延,直至侵蚀整个灵魂,走上一条“不归路”,其结果和那些被捕获的鱼鸟有何不同?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天,我们要学习“子罕辞玉”这种魄力和智慧及高洁的品格,既要接受制度“硬杠杠”的约束,又要加强自我约束力,只有自身过硬,才能行得正、走得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党员干部的廉洁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命运,更关乎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仰,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正确行使权力,造福人民群众。
- 上一篇:【纪检人·镜头】醉美武当山
-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从......
- 22016年湖北媒体问政跟踪报道
......
- 3中央纪委公开曝光六起违反中
日前,中央纪委公开曝光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
- 4张湾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
全省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宣讲视......
- 5纪律审查中如何中止和恢复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