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研读它,有助于帮助我们改造世界观,有助于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有助于帮助我们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学习思考,我逐步理解了习近平同志“四个从哪里来”,即习近平同志坚韧顽强的意志从哪里来?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从哪里来?务实重行的作风从哪里来?宽广的思想境界从哪里来?
一、习近平同志坚韧顽强的意志从哪里来
1969年,年仅15岁习近平同志从首都北京下派到陕西延川梁家河村,当时的陕北十分贫穷落后,条件之艰苦是知青们难以想象的,正是在这种地方,习近平同志扎根陕北,一干就是七年。当是的陕西延川梁家河村情况可以用“三个极其”来概括。一是生产环境极其恶劣,早上天不亮下地干活,天黑收工,两头不见天,肩膀、手脚起泡、破皮、流血、起茧都是常有的事。二是生活条件极其差,梁家河村当时十分贫穷,“一到青黄不接,几乎全村出动去讨饭”。知青们一开始不会打理生活,常会面临食不果腹,饱一顿、饥一顿的困境,野菜团、黑米糊、玉米糁是家常饭。三是文化生活极其贫乏,读书几乎是唯一的文化生活。习近平同志把艰难困苦的环境当成磨砺意志的“磨刀石”,锤炼品质的“大熔炉”。艰难困苦的七年知青岁月磨炼和成就了习近平同志坚韧顽强的意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反腐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凭借“宁可得罪千百人,绝不辜负十三亿人”的担当和魄力,取得了反腐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并不断巩固。五年来,共查处中管干部440人、厅级干部8600人、处级干部6.6万人,党员干部146.3万人。在十九大中央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庄严宣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念头,要继续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正如习近平同志曾说,七年的知青岁月使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中国、懂得了人民、懂得了基层。正所谓“自胜者强,越己者恒越”,也正是这七年,磨砺了他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从哪里来
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这种感情发源于七年的知青岁月。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是陕北人民无私无畏的接纳了他,是黄土地养育了他,而他也以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报答了陕北人民。没有吃的时候,窑洞里的乡亲们无私的接济了他;朴实的人民教会了他干农活、从做饭打柴开始教会了他如何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习近平同志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到,“15岁来到黄土地的时候,我迷惘、彷徨过;22岁离开黄土地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的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习近平同志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带领全党向世界响亮的宣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决战小康,要求“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深情地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等等,都是这种真情实感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三、习近平同志务实重行的作风从哪里来
习近平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来,全国人民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那就是他务实重行。然而,他务实重行的作风从哪里来?这就需要从习近平同志的知青岁月说起,在当年延安下派的2.6万名知青中,习近平同志是年纪最轻、下派时间最长、下派地方最艰苦之一的一个,尽管如此,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农民,与大家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正是这种以一贯之的务实重行,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和信任,他20岁担任梁家河村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成功的打起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祖祖辈辈困扰的照明、打柴做饭问题;兴办铁业社,免费解决了乡亲们生产工具的简易修理问题;兴办代销店,解决了乡亲们生活上的一系列难题;兴办缝纫社,把妇女社员从繁重的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修筑地坝,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等。此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不拘一格招贤;在宁德工作期间,从群众最关心的事开始,下手查处违规房产;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建设生态福建的思路;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的思路;在上海工作期间提出“长三角协同发展”的理念等等,这都是与他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一脉相承的。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我的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时生根发芽的。”
四、习近平同志宽广的思想境界从哪里来
在梁家河下派七年,劳动之余,习近平同志总是抓紧时间学习、思考,他学习读书没有功利的目的,而是把阅读思考当作一种习惯;他读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艺术的、军事的、国内国外的无所不包,而且边学边思,努力学以致用。多年后,同行的知青这样评价他:“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正是这些习惯以及勤奋刻苦,造就了习近平同志深邃的理论功底和开阔的视野、宽广的思想境界。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那些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有关注脚下的人,这个民族就没有未来”。习近平同志正是这种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人。“何以称英雄,识以领其先”,这种日积月累,锲而不舍地学习、修炼、提高,成就了习近平同志的宽广视野和雄才大略。(作者系市纪委常委)
最新文章
- 1李燕艳:立标杆 做表率&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2【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权威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回复选登》栏目推出“......
- 3透视“节日腐败”之心态篇 顶
......
- 4如何合理调配转隶人员、做到
......
- 5郧阳区:微信提醒预防“节日病
“2018年元旦、春节怎么过?省、市纪委划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