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房县少数乡村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频繁操办、借机敛财等现象曾一度盛行,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滋生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影响了脱贫攻坚进程。针对这一现实,房县县委、县纪委将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人情新风,作为促进精神脱贫的重要抓手,通过“党委引领、纪委严管、党员带头、群众自治”的治理模式不断倡新风、立新风、促新风,赢得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拥护,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成效。2017年以来,央视网、新华社、中国文明网等各大媒体和省、市有关刊物,纷纷聚焦房县人情新风建设,得到了省委、市委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4月6日、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房县人情风治理工作进行了连续报道。6月25日,在山东省淄博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对房县人情新风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推介。7月11日,中宣部机关刊物《宣传工作》以《湖北房县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为题,全面宣传推介了房县人情风治理工作经验。
一、党委主导、立破兼施,倡新风
县委、县纪委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新风为引领,以纪律规定为尺子,坚持主导不包办、用力不粗暴,惩防并举、立破兼施,保护、规范良俗,反对、纠治恶习,把治理转化为规范,把管理转化为服务。
一是传导主体责任“管”。几年来,县委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作为从严管党治党、转变社会风气的重要责任来抓。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肃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通知》,要求全县各级党政主职领导切实担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严格执行婚丧喜庆等事宜的相关规定,严禁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同时,县委常委以“清廉为官、事业有为”为主题,向全县作出了“勤政廉政向我看齐”的八项公开承诺,以上率下争当严自律、俭办事的表率。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以“把纪律挺在前面”为理念,常学习、早提醒、立承诺,持续开展婚丧喜庆等事宜专项整治向乡镇和村居延伸。目前,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违规操办人情事宜的现象已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在纠治人情歪风方面为广大群众树立了标杆。
二是落实监督责任“治”。县纪委监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的实施办法》,明确了四条“铁规”,即:严格控制宴请范围;严格遵守廉政规定;严格执行申报程序;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同时,县纪委还在县内媒体上公开了人情歪风治理举报电话和邮箱,畅通举报渠道,让违规操办行为成为“过街老鼠”。各乡镇党委、纪委也相继提出了规范人情事宜的“约法三章”,要求基层党组织倡导实施。2014年5月份以来,根据全省“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监督检查”和全省群众路线“五个专项整治”的部署,全县上下持续开展人情风专项整治,做到有苗头必劝止,有举报必查处,有典型必通报,让“铁规”成为了带电的“高压线”。三年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关于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违规操办人情宴的信访举报113起,县纪委专班明察暗访查实41起;其中,党政纪处分29人,追究问责33人,通报批评24人,并对800多起拟举办人情宴的党员、干部进行了劝止;630多名领导干部主动向组织申报备案人情宴请事宜,并严格按规定操办,达到了查处一片、引导一片、教育全县的目的。
三是倡导人情新风“引”。上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下接房县人文地脉,该县纪委、文明委着力培育“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的十字价值观,倡导廉洁新理念,树立崇简尚俭、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小事不办的人情新风,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盛行的八大喜庆事宜进行自我“革命”。如今,除红白喜事依规宴请外,党员干部和群众不再以诞生、祭祀、祝寿、乔迁、升学、开业、参军等名义请客收礼。2017年,县纪委坚持载体、媒体、活动“三结合”,联合县文体新广局拍摄了人情新风微电影《乔迁风波》,猛刮人情新风;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编写《房县人情劝诫歌》,以新风正气占领精神文明高地。县文明办借助蒲扇、围裙等生活用品,文化墙、路灯杆、居民手册等载体,广泛发布人情新风公益广告;同时,道德讲堂德润人情风,县乡村逢会必讲人情风,全媒体常态聚焦人情风,村头高音喇叭播放人情风,让人情新风无处不在、人人皆知,让人情歪风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全县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村进驻扶贫劝导队,提前摸清“办酒”底子,一家一户上门“劝”,一家一户签定《抵制人情歪风承诺书》;各乡镇、村居向农村知客督管、流水席厨师、乡土民乐师和婚庆、宾馆、租赁公司发放《告知书》,抵制“歪风宴”,办好“新风宴”。
二、群众主体、村居自治,立新风
把人情自治作为根本手段,坚持党政搭台、群众唱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和群众主体作用,用好村规民约“自治法”,建好红白理事会“纠察队”,打造人情自治“组合拳”,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人情新风的内生动力。
一是制定村规民约。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纪委的引领下,按照村两委提议、民主议事会讨论、村民大会通过、村组户上墙的程序,全县村村制定了人情新风村规民约,将操办人情事宜的名目、标准、程序、奖惩等内容纳入其中,为规范人情事宜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据村规民约的规定:对主动支持、积极参与倡导人情新风的党员或群众,上“红榜”进行通报表扬,同等情况下优先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违规操办人情事宜的基层党员和群众,由村两委上“黑榜”通报批评;对基层党员违规操办的,由乡镇纪委对当事人进行谈话或纪律处分。目前,全县280个村(居)均出台了以抵制人情歪风、倡导人情新风为主题的管理办法和村规民约,达成了“以婚丧简办、移风易俗为荣,以大操大办、请客敛财为耻”的广泛社会共识。
二是成立“清风协会”。县文明委、乡镇党委引导基层组织利用道德协会、文艺协会、乡贤协会、乡风民俗监督会、“十星级”评议会等各类群众自治组织,以自治的方式抵制人情歪风。成立了以人情新风榜样、党群代表、五老人员、乡贤为主体的“清风协会”,并将协会的职责和监督方式公告于众。据统计,全县280个“清风协会”共办新风文化墙1100多面,发放人情新风《倡议书》和《告知书》10万多份。广大会员围绕事前摸底子、倡新风、劝文明,事中抓监督、搞服务、当代办,事后做点评、上“两榜”、记档案。三年来,“清风协会”已成功劝止民间置办宴请活动2400余次,为群众开展送“欢乐活动”3200多次,有力地推动人情回归公序良俗,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服务队、代办队、监督队。
三是注重考核评价。县纪委将人情风治理情况纳入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年度考核体系,对治理不力的单位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县文明委出台了《房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奖励办法》、《房县十星级文明户考核办法》,将抵制人情歪风纳入文明创建考核体系。对没有按照“清风协会”和《村规民约》有关规定大操大办人情宴的党员,否掉“勤俭创新星”,对违规操办的家庭取消“十星级文明家庭”等评先表优的资格,形成新办简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倒逼机制,匡正人情观念。大力推行人情新风“红黑榜”通报机制,用群众自己的“黑名单”遏制人情歪风、倡导人情新风。自2016年5月推行人情新风“红黑榜”机制以来,全县共晒出209名“黑榜”人员,近千个家庭光荣加入“红榜”,成为群众身边的好榜样。
三、健全机制、联动发力,促新风
人情牵动方方面面,治理人情风必须联动发力。因此,县委、县纪委、县文明委坚持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党群联动的原则,健全三大机制,打造组合拳,综合运用道德、纪律、文化、制度等力量,共治共建共享人情新风。
一是强化领导机制。县委成立了县委书记、文明委主任亲自挂帅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细化37个部门的职责,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推进移风易俗、引领人情新风工作;县纪委成立了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开展一次人情风治理工作专项督办。在顶层设计上,全县推行“党委纪委齐抓共管,文明委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共同参与”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的领导体制,进一步压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属地管理之责,县乡村“三级联动”,党委、社会、群众“三方互动”,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群众自治“三结合”,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乡贤名人“三带头”,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全县一条心、共治人情风,形成了一盘棋、大合唱的好格局。
二是创新推进机制。县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情新风的决定》等文件,精心谋划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人情新风施工图,完善知责明责的“责任链”,高举督促考核的“指挥棒”,用好责任追究的“撒手锏”,打造党委搭台、群众唱戏,事前、事中、事后紧盯,入口、出口锁定的推进体系,实现了事前情况全掌握、政策全提示、操办全指导,事中抓监控、抓服务、抓安全,事后一律评估、一律上榜、一律激励。为保障工作推进有力,县纪委围绕春节、五一节、高校招生、夏季征兵、国庆等重点节点,对各乡镇纪委纠治人情风的情况进行督导暗访;县文明办牵头宣传、工商、食药监、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每季度对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及有关宾馆、酒店开展一次人情宴治理的突击检查,传导文明新风,开具“劝诫罚单”。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县乡分别出台《房县人情新风管理办法》和《人情新风“铁八条”》,将人情新风纳入年度党建、精神扶贫、文明创建和干部绩效考核,实行月报告、年述职制度。锁定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以知晓率、认同率、参与率论成败,将人情治理主体和治理行为纳入标准化规范化体系,明确不同治理主体的地位、治理流程、互动过程,对“由谁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结果”等作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规定,区分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等4类群体,分别建立责任清单和激励约束措施,密植不愿、不敢、不想“办”的天罗地网。
通过三年多的强力治理,房县人情新风的知晓率、有效性和获得感大幅提升,曾经淳朴的乡土民风重归乡里,从严治党的理念在党员干部中根深蒂固,人情名目由10多项降至2项,家庭年礼金由2.5万元降至0.5万元左右,婚礼、葬礼宴请由30多桌以上降至15桌以内。2016年以来,全县人情新风的推行率达90%以上,179个扶贫小区万人大搬迁,无一家一户操办乔迁宴。群众普遍认为人情轻了,感情浓了;礼钱少了,礼仪来了。更为可贵的是,人情新风建设使从严治党严起来了,乡风民风淳起来了,人居环境美起来了,文化生活多起来了,党群干群关系好起来了,风化德润、扶贫攻坚、清风房县之梦正向现实走来。
最新文章
- 1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研究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18日召开会议,研究拟提请......
- 2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 坚决
近日,中央纪委通报了对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
- 3湖北:1至8月查处管党治党失职
......
- 4危地马拉总统“开撵”联合国
......
- 5读书传家 德厚流光——俞樾的
......